廈門網-廈門日報訊(記者 徐景明 通訊員 史彥華 盧微 鄧偉驟)“西馬侖”昨日凌晨帶來狂風暴雨,使我市幾乎所有下穿通道、隧道告急。在市橋隧管理中心幾百名員工24小時監控、搶險下,島內外大部分下穿通道、隧道在昨日清晨搶通,但由于環島路部分路段和成功大道梧村、萬石山兩隧道受災嚴重,截至昨日22時仍在搶險中。
環島路
山泥傾瀉路面坍塌
險情從昨日凌晨2時許開始,當時,環島路、文曾路一帶雨量很大,致使環島路音樂廣場-白石炮臺路段出現靠海一側路面坍塌、靠山一側山體滑坡的險情,同時文曾路出現6處不同程度的損毀。由于大雨使全市幾乎所有下穿通道、隧道出現險情,人員和設備調集十分不易,經過緊張協調,50多名搶險人員、1臺吊車、2臺挖掘機、4臺裝載機、近10臺土方運輸車及時調配到環島路塌方現場。
為確保施工質量和速度,現場工人“三班倒”,24小時不間斷搶修。但由于人手不足,不少工作人員已經是連續作戰。“從臺風蘇力到現在,基本都是連軸轉,我這個星期大概只睡了10個小時。”昨日上午,市公路局橋隧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臉色蒼白地說,“但大家心里的目標很明確,爭取在20日傍晚把道路全面搶通。”
梧村隧道
東坪山山洪強行涌入
監控畫面顯示,昨日凌晨2時許,一輛私家車從梧村隧道中通過時,路面突然出現一片“黃泥湯”,而且鋪開的速度非常快……監控人員立即封閉梧村隧道,同時前往現場調查。經過摸查,水是從隧道“頂”上而來——也就是東坪山上。原來,昨日凌晨的大雨使東坪山上山洪暴發,黃色的泥水沖毀了排洪渠,傾瀉而下,從梧村隧道人防洞(斜井)大量灌入,造成隧道嚴重積水。
市公路橋隧維護中心立即組織六七十人的搶險隊,出動裝載機用石塊筑成高約50公分,長約10余米的截水墻。同時,養護工人在隧道口筑起沙堤引導山洪往山下分流,隨后,公路部門調集兩臺1500立方米搶險車和消防抽水車,截至昨晚發稿時仍在全力排水。
鏈接
重點路段搶險進度
(截至昨日22時)
●文曾路:出現6處塌方,文屏路段共約30米路外圍墻從根部開始整體倒塌。經過搶險,文曾路已于19日中午12點恢復交通。出于安全考慮,公路部門提醒市民周末不要再前往文曾路、怪坡等地。
●環島干道下穿仙岳路通道:昨日凌晨被淹,后全力搶險,于昨日15時30分許具備通車條件。
●環島干道黃厝、曾山、金山寨、白城隧道群:截至發稿時,白城隧道還有大約80公分的水沒有排出;黃厝隧道積水深度二三十公分;曾山隧道往廈大方向有五六十方泥石流淤積正在處理。金山寨正常。
●成功大道誼愛路口下穿通道:昨日凌晨3時30分水深達1米,經全力搶險,8時56分恢復通車。
●環島路塔頭地下通道:該路段有塌方和泥石流情況,截至發稿時正在搶險。
●仙岳路東段湖邊地下通道:昨日5時55分出現積水,9時12分恢復通行。
●海滄馬青路東宮(青礁慈濟宮)下穿通道:昨日凌晨零時46分下穿通道積水嚴重,積水超過80公分,截至發稿時積水仍未消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