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剛過,初秋未至,滬上的機票市場卻已體現“兩重天”。昨日,記者在調查中發現,暑期的結束讓各大航空公司的國內機票價格紛紛“跳水”,與此同時,飛往歐美卻一票難求。 記者從東航票務中心了解到,近來從上海飛往北京的下周最低機票已經降到了880元,這個價格與8月底的“全價”相比打了近7折。而飛往廣州、武漢、重慶等國內其他城市的機票價也從暑期時的最高位回落到了6、7折的水平,其中從上海飛往成都更是有半價票出售。隨后,記者在瀏覽攜程網時發現,國內其他城市的票價比上海還要便宜,315元杭州飛廣州,460元杭州飛北京,450元北京飛上海,這樣的3、4折低折扣機票屢見不鮮,甚至還出現了200多元北京飛上海的“超低價”。 飛往歐美的國際航線卻是一票難求。記者從東航票務中心獲悉,目前,上海飛倫敦的航班空位所剩無幾,最早的一班也在9月20日,而且單程5000多元的價格幾乎是全價。本月前往巴黎、法蘭克福、洛杉磯等歐美城市的經濟艙機票目前幾乎全部告罄,旅客只有兩種選擇:要么等到下月初,要么乘坐來回需要4萬多元的公務艙。 一個是一票難求,一個是一跌再跌,是什么讓航空市場這樣“內外有別”呢?業內人士稱:都是暑期惹的“禍”。暑期結束后,國內航空市場告別了旅游熱、探親熱的“黃金蜜月期”,開始步入相對的淡季。與此相反,進入9月份,很多外商結束了休假,國內多種貿易洽談會、投資促進會、國際展覽紛紛“上演”,導致國際航班供不應求。業內人士稱,由于馬上就要到“十一”黃金周,因此近期的國內票價回落很可能只是暫時的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