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秘
金門大擔群島距廈門僅4400米,因屬軍事要塞堡壘,所以獨具神秘色彩。臺當局防務部門已同意開放大擔群島發展觀光,它們將成為臺灣最接近大陸的觀光島嶼。未來3年內,大陸游客將有機會登島探秘。
晨報訊(記者 陳懷安)未來,廈門的“海上看金門”旅游項目將不再只是搭船遠望大擔、二擔等島嶼,而是可以直接登島探秘,揭開“最前線”的神秘面紗。記者昨日從金門方面獲悉,臺當局防務部門已同意開放大擔(臺方稱“大膽”)群島發展觀光。金門縣長李沃士表示,金門縣將著手接管規劃,預計3年內對外開放,金門縣府觀光處已編列規劃預算,碼頭設施建設有望今年發包。
[金門縣長]
希望3年內完成接管
臺“行政院政務委員”林政則19日下午與“福建省主席”陳士魁到金門視察,拜會金門縣府時透露了這個訊息,由李沃士向媒體說明。大擔島距廈門約4400米,未來將成為臺灣最靠近大陸的觀光島嶼。
李沃士表示,金門縣府2年前提出開放大擔、二擔島嶼發展觀光的構想,已經獲防務部門同意,惟一條件是“一次性移撥”。
李沃士說,金門縣府初步排除外包經營,由金門縣自行營運,將先解決島上水、電等問題,同時配合衛生、服務等硬件設施興建,希望3年內完成接管程序,成為金門另一重要觀光資源。
由于大擔、二擔島面積太小,李沃士排除在島上發展博弈娛樂事業的可能性。
[部分“立委”]
可開放,不可撤軍
對此,昨日多位臺灣國民黨“立委”都表示,大擔群島可以開放觀光,但不可撤軍。
親民黨“立委”李桐豪也反對撤軍。他說,如果不撤軍、開放觀光,相信會更具觀光賣點。
國民黨軍系“立委”陳鎮湘表示,兩岸基本上要走向和平,但大擔、二擔島戰略地位仍然存在,撤軍現階段還不成熟。他贊成金門戰地公園化,提出是否撤軍要看軍方整體的規劃與兵力部署情況。
[新聞背景]
每年海上看金門
吸引百萬大陸客
被臺當局稱為“前線中的前線、離島中的離島”的大擔群島,范圍包括大擔、二擔、三擔、四擔、五擔等小島,總面積不到1.5平方公里,島上沒有居民,目前只有大擔、二擔有臺軍100多人駐扎。
由于平時一般民眾也無法登島,因此盡管近在咫尺,卻成為不能到達的秘境。正因如此,人們對大擔群島的好奇心愈發強烈。
1951年蔣經國登大擔島巡視,稱“大膽挑大擔、島孤人不孤”。于是,臺灣就將這個小島命名為“大膽島”。改名至今,島上“島孤人不孤、大膽擔大擔”的對聯和大型標語以及神秘碉堡等軍事設施,每年都吸引上百萬名大陸游客在廈門搭觀光船從“海上看金門”。
相關新聞:大擔旅游開發可與廈門對接
在廈臺商羅繼志1983年至1985年間曾在小金門服兵役,由于是軍報記者出身,他曾多次到過大擔、二擔。“兩地開放觀光還是有賣點的,畢竟曾是軍事禁地,有很多坑道、碉堡等軍事設施,對一般民眾來說很有神秘感。”羅繼志認為,金門應該利用空置的營區、陣地發展觀光,規劃出戰爭游戲區,吸引游客。
金門縣交通旅游局局長楊鎮浯曾表示,金門有條件發展戰地主題旅游,尤其是生存游戲很有發展空間,未來將強化周邊相關設施,開展在地特色活動。
廈門游艇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留典芳告訴記者,以前駕駛游艇多次經過大擔群島,但從來沒上去過。未來大擔群島若撤軍開放觀光,意味著航道也會讓出來,游艇可直接開到島上,“對于廈門整個海域的拓展以及開發海島串游十分有幫助”。他認為,大擔群島開放后可與廈門互相對接,共同發展高端休閑產業
相關新聞:大擔曾是在廈洋人避暑勝地
據金門方面的有關數據,大擔島面積約為0.79平方公里,與二擔島面積總和約僅有半個鼓浪嶼大。
那么,大擔、二擔這兩個“前線島嶼”除了眾人熟知的“三民主義統一中國”標語外,又有怎樣的地理風貌和人文環境呢?廈門知名文史專家洪卜仁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,他收藏的1911年7月9日出版的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》記載,在廈門稅關工作的洋人,每逢暑期就攜帶家眷坐船到大擔島上的媽祖宮避暑。也因此,每到暑期,媽祖宮就要重修一番,以供洋人居住。
大擔島地方雖小,但堪稱海外桃源,小小的島上竟有176座廟宇,密度世界罕見。除了眾多寺廟,島上還有許多古石碑,如今保存較完整的有“閩南保障”、“鳳崗”、“雪浪銀濤”等大幅題刻,還有許多詩刻、記事,以清朝乾隆年間為盛。